大运河是国家文化名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流淌千年的潺潺河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11月5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成立大会暨第三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在盐城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省市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究运河人文演进历程、再现盐城历史发展脉络。
盐城,因“盐”而起、依“运”而兴。自古以来,盐城与大运河之间一直有着紧密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联系。运河不仅给盐城带来财富与繁荣,更促使这里的人民以阔达胸襟面对广阔世界。
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陆玉芹:“盐城因为紧邻黄海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就以产盐著称。随着盐业生产的发展以及运输的需要,形成了相应的盐文化体系,比如运盐河体系,由各盐场小型运输河道(场河、灶河)、串场河以及运盐总河、淮扬运河等构成了一个以大运河为中心枢纽的水道运输网络,将盐城源源不断的食盐外运。”
我市依托盐城师范学院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并下设5个研究中心,为深入挖掘盐城历史文化,尤其是盐文化、大运河文化提供保障。
盐城师范学院校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院长 方忠:“我们以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一个是进一步擦亮我们盐城的运河文化牌,第二个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研究,进一步推动我们盐城文旅事业的发展,我们要推动文化和旅游的大融合,第三个我们要把我们盐城的一大批作家要推出去,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活动现场,多位专家就盐城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运河文化的历史品格与当下意义,两淮盐业与大运河等主题做了精彩纷呈的分享。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教授 贺云翱:“我们所开展的工作,这个工作的重点就是挖掘盐城的大运河的文化内容,让盐城地区的大运河文化能够得到彰显,能够得到传承,能够得到复兴,能够在整个盐城的,包括公共文化的发展,包括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地方的特色城市建设等等。”
带着历史和文化积淀,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我市也将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成立的契机,深入挖掘大运河盐城段的显著特质,加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内涵、文化基因和核心内容的提炼与传承,精准阐释、大力弘扬盐城白色海盐文化、绿色湿地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红色铁军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团队,为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贡献“盐城智慧”。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