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国际

中外科学家合作新识别月球上近11万个撞击坑

时间:2020-12-26

我国科学家领衔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探月领域再出新成果。该团队在月球撞击坑智能识别和年代标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识别月球上近11万个撞击坑,并有超过18000个撞击坑被标定了地质年代。该研究成果已于2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据介绍,月球撞击坑又被称为“月球化石”,其有效识别和年代估计对于月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年龄及航天器着陆点锁定等至关重要。月球探测以来,由专家人工或自动识别的月球撞击坑数据库相继建立。然而,由于识别方式与数据类型的差异性,使得现有数据库在撞击坑计数、位置和大小等方面存在一定分歧,且自动识别方法一般很难发现不规则或退化的撞击坑。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杨晨领衔的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迁移学习方法构建了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迁移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能用之前获得的知识解决下一个问题,研究人员用7895个已识别和1411个已知年龄的撞击坑数据构建了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该模型,研究人员从嫦娥一号与嫦娥二号数据中渐进地检测撞击坑,并进一步估计出其地质年龄。据介绍,研究团队新识别109956个撞击坑,数量为公认撞击坑的十几倍,18996个直径大于8千米的撞击坑被标定了地质年代,这些撞击坑贯穿于月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

杨晨说,目前,这些科研成果已扩展并应用于嫦娥五号着陆区小型撞击坑识别。模型的成功应用,对未来月球及行星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该项研究工作由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和冰岛大学课题组合作完成。

编辑:朱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