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大美湿地 盐城逐“绿”而行
从“世界自然遗产地”到“国际湿地城市”,离不开全市上下的凝心聚力,共同奋斗。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统筹保障湿地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助力构建湿地生态屏障,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环境。
初夏时节,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绿意浓浓,生机盎然。成群的麋鹿聚集在一起,像是参加一场盛大的集会。在滩涂的树木水泊间,一头头散发着雄性荷尔蒙气息的麋鹿躁动不安,一些麋鹿在遇到同性时会试探性地角斗两下。据了解,6月份,成年雄性麋鹿进入发情期,新一轮的“鹿王争霸”也即将激情上演,向世人展现雄性麋鹿角逐“王位”的自然奇观。同时,在该保护区内,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勺嘴鹬等珍稀鸟类也是随处可见。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刘彬:“2010年,我们做了第一期的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当时记录的鸟类有204种。到2022年,我们做了第二期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鸟类的数量增长到284种。丑鸭、彩鹮这些鸟类陆陆续续地在保护区被发现,同时像震旦鸦雀、黑嘴鸥这些珍稀的鸟类,它在保护区有记录的繁殖种群数量也是逐年增多。”
修复湿地生态,野生物种焕发生机。湿地“精灵”——大丰麋鹿野生群体不断扩大。据了解,30多年来,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麋鹿及湿地生态系统为己任,由于有效保护,这片湿地的生态系统已日趋完整,保护区的生物圈在逐年扩大,生物量在不断上升,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刘彬:“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巡护管理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驾护航。除此之外,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地、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以来,我市逐绿向美,向海而生,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统领,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城。大纵湖,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淡水湖,素有“里下河第一湖”的美誉。近年来,当地先后累计投入4.2亿元实施了退渔还湖、引江入湖、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四大保护工程,完成湖区内拆网、清障等整治工作,为越冬野生动物创造了优良的栖息条件,形成了水、鸟、鱼独特共存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如今的大纵湖湿地,以芦苇、蒲、菰、莲藕和菱为主的水生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各种珍稀候鸟多了起来,螺鱼虾蟹类资源丰富了起来,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亮丽的生态名片。
中国银行盐城分行公司金融部主任 吴海峰:“围绕大纵湖湿地保护工程,我们投入授信资金2.2亿元,用于支持大纵湖湿地的生态修复与保护,还湖面积13.6平方公里,生态系统得到了极大改善。”
生态修复,守护“湿”与远方。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大“金字招牌”的加持下,我市积极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统筹推进湿地、林地、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地和海域等国土空间生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创新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盐城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方案》,强化地方政府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全市每年落实并分配补偿资金3000多万元。2022年,全市修复退化湿地面积3.37万亩,位列全省第一;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
责任编辑:李戎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