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智慧工地” 护航施工安全
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天。近年来,盐城经开区积极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工作,让项目管理变得“耳聪目明”,“看”得见隐患、“听”得见噪音、“闻”得到粉尘,大大提升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这些智慧应用是怎样让建筑工地变得“耳聪目明”呢?位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德喜花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3.37万平方米,工地现有环境检测仪、摄像头等各类监控设备30多台,为项目现场的人员管理、环境监测、大型车辆、机械设备等施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所有监测到的情况会实时传至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有效解决工程项目工期长、作业人员多、机械数量多等管理难题。
德喜花苑项目安全负责人 王瑞:“我们那个现场采用了智慧工地系统,对现场的这些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地就可以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一些违章工人我们利用这个VR体验馆安全体验区对工人进行再教育,以确保现场的安全生产。”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让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更全面。在德喜花苑项目部会议室的LED大屏上,盐城市智慧工地监管、智慧工地云、桩桩数智管理等平台交互切换,视频监控、预警信息、物联监测、人员管理、质量管理等应用模块一“幕”了然,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
德喜花苑项目安全负责人 王瑞:“我们项目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9名,同时各参建队伍也有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我们采取分区划片,压实安全责任,对现场的问题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所有的隐患100%进行整改消除。”
近年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对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重点项目进行“智慧应用”提档升级,通过将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等集成应用于施工现场,构建起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部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建筑施工本质安全水平,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目前,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28个项目工程建成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逐步形成覆盖项目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互联网+监管”的质量安全管理新模式。
责任编辑:顾雪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