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深度融入 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激情奔跑”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之一的盐城,敏锐把握大势、主动扛起担当,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锚定“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从战略规划到基础设施配套等,主动对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全力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参与者、有力推动者、积极贡献者,奋力跑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的“加速度”。
深融长三角,加速一体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我市高起点规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和黄海新区两大战略空间,全力打造上海北向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来到滨海港片区,天能新材料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记者看到,桩机施工、工人穿梭,声音与身影的交错中,彰显浓浓春意下的生机勃发。记者了解到,总投资30亿元的天能新材料项目致力于废旧锂离子电池高值化的处置和再利用,一期建成后可年处理9.5万吨废旧锂电池及含镍、钴、锂原材料,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1.5亿元。
江苏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甄爱钢:“项目建成后可处理各种型号退役电池,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3C数码电池及电池产业链中含钴镍材料等,通过无害化处理工艺变废为宝,既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又为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天能力量。”
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今年,滨海港片区将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排定重点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1333.8亿元。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滨海港片区还充分发挥港口等级高、腹地广阔、绿色能源供给充沛的比较优势,全力吹响招商引资“冲锋号”,精准发力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年内新招引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其中50至100亿元项目3个、超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
滨海港片区一着不让、紧张快干,是全市干群深耕长三角的一个缩影。自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启动建设以来,肩负“智造之核”重任的常盐工业园,不断完善功能配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园区内的风渡新材料(盐城)有限公司,是我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该项目从签约到建设,从设备进厂调试到投产达效仅用6个月时间,创造了常盐工业园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风渡速度”。
风渡新材料(盐城)有限公司厂长 缪海林:“我们风渡新材料(盐城)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我们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建设、当年盈利。2023年,我们计划的目标是5个亿左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30%的销售目标。”
为切实发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智造之核”的辐射带动效应,常盐工业园还积极围绕先进制造“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做强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汇聚各类生产要素,培植产业发展新动能,逐步实现“智造之核”从“聚变”到“裂变”的辐射带动效应。
常州盐城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黄文明:“围绕打造‘省南北合作样板区’、‘产业基地智造之核’的目标定位,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盯‘发展突破年’目标任务,突出‘四敢’导向,抢抓发展机遇,乘势奋发有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展现新作为。”
融入长三角,跑出加速度。今年以来,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主动对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围绕“一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五年见成效”目标定位,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推动沪苏、常盐、苏盐等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展现新形象,推动黄海新区瞄准央企、国企和全球500强企业开展敲门招商,持续突破一批百亿级重特大项目。2022年,我市新开工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379个,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实现开票销售796.5亿元,增长19.5%。截至3月15日,今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7个,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项目占比85.5%。
责任编辑:李戎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