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绘就致富好“丰”景
眼下正是秋粮收获的高峰期,我市各县市区也迎来了丰收时刻。果农、菜农们抢抓时机,忙着采挖,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汇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收画卷”。
初冬暖阳倾洒,万物更显娇态。在东台西溪植物园秀丰园农庄,一颗颗饱满诱人的脆柿挂满枝头,好似挑起一盏盏喜庆丰收的“红灯笼”,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格外可爱。从高空俯瞰柿子林,不少游人穿梭林下信手采摘,伴着欢声笑语,更像是在斑斑点点的“橙色花海”寻春。
游客 何冬柳:“柿子挂满了枝头了,看着心情蛮好的,蛮舒服的。我们今天是来第三次了。柿子味道蛮好的,蛮甜的。”
据介绍,农庄200多亩的采摘园,一年四季有果,迎来八方游客。春有东山枇杷、白玉枇杷,夏有翠冠梨、秋月梨、水蜜桃、油桃、黄桃,秋有无花果、脆枣。初冬则有脆柿。
东台西溪秀丰园农庄负责人 王淑英:“这个脆柿就是削皮就能吃的,口感非常脆,非常甜。”
在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双堆村的果老首乌公司种植基地,农机手正驾驶着首乌收割机械在田间来回穿梭,十多位村民正在忙着采收。她们告诉记者,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定期领取土地租金,再到基地务工还可以领取工资,比自家种植的收入提高了不少。
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 双堆村村民 吴素勤:“从4月份开始到收成到现在结束,每个人大概是在12000块钱左右,每天是110元。”
为了帮助百姓增收,双堆村采取“公司十协会十基地十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建立了专业服务组织,对关键技术、重点措施进行手把手的指导,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调动了周边农民发展白首乌生产的积极性。
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 双堆村 农业专干 单连超:“目前双堆村首乌连片种植有500多亩,二年生首乌现在正在采收,产量达到1000多斤一亩,过几天采收三年生首乌,能带动双堆村100多人的就业。”
责任编辑:李戎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