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十万到种粮大户 这个“鸭司令”不怕输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11-03 查看数:0

在苏州吴江有个鼎鼎大名的“鸭司令”,只要他一声召唤,几千只鸭子就会乖乖地出现在他的跟前。而这位“鸭司令”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种粮大户,他就是胥爱礼。上世纪90年代,胥爱礼背负着十万元的外债,从老家盐城来到苏州,原来想着靠种田,还清外债;如今,已经成为种粮大户,今天的《双城记·两地情》专栏一起来看看这个“鸭司令”在苏州的奋斗故事。

“快,回家了。

“所有的基本上全部过来,来了,来了。

在胥爱礼自创的口令声下,几千只小鸭子扭着鸭屁股从四面八方爬上岸,奔向主人,场面极为壮观,看吧,“鸭司令”的名号名不虚传。不过,胥爱礼并不是养鸭专业户,他之所以要养这些鸭子,是要给他们安排工作的。每年6月中旬,水稻插完秧后,胥爱礼就会把出生没多久的雏鸭赶进稻田里,这就是他自创的“稻鸭共作”模式。

胥爱礼:“它抬头就是找虫子,这个苗上有虫子,它就全部把它抓掉,低头就是吃田里的草,福寿螺它也吃的。

胥爱礼今年56岁,1992年,当时只有26岁的他,怀揣着一份梦想,想要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胥爱礼来到上海,买了一辆拖拉机,专门搞运输。

胥爱礼:“赚到钱以后,看到人家做生意来钱快,就动了心思,也去做生意。

胥爱礼说,在上海搞运输的三四年时间里,他积攒下了20万元。1995年,他决定下海经商,问亲戚朋友借了十万,连同自己的积蓄,投资建材生意,结果,却赔得血本无归。

胥爱礼:“30万那是一笔巨款,那时候天好像就塌掉了,回到家的时候,我姐姐打电话,她说到苏州来种田吧,然后又打起背包到苏州来。

1998年,胥爱礼带着爱人来到了吴江平望,最开始,他们承包了50亩农田。

胥爱礼:“早上四点多钟就要起来了,干到晚上的九、十点钟,那时候50亩田很辛苦的,全部是用镰刀、人工插秧的,不是现在有机械化了。

那时候的日子虽然很苦,但是胥爱礼的心中始终有个信念,那就是只要肯干,就会有出路。随着经验的积累,2005年,胥爱礼开始寻思着,能不能有更好的模式来代替传统的水稻种植。

胥爱礼:“我就想着能不能不打药水,还能收到粮食。

胥爱礼说,他在老家盐城养过鸭子,鸭子是杂食性动物,什么都吃,他就想尝试一下“稻鸭共养”,把鸭子放养到稻田里,可以吃掉害虫、杂草,鸭粪又是天然的肥料,一举两得。

胥爱礼:“一年下来,产量是稍微少一点,但是还可以,药水省掉了,然后开始慢慢扩大,一年一年地扩大。

胥爱礼说,“稻米共养”生产出的稻米更生态、有机,他的稻鸭米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甚至卖到了全国各地。2018年,胥爱礼创立了家庭农场,种植的农田也从最初的100亩增加到了1500亩,稻鸭米产量近600吨。胥爱礼说,从事粮食生产20多年,他也经历了从最初的“纯人工”种植水稻,到如今的插秧机、植保机、无人机等一应俱全的过程。

胥爱礼:“我自己600多亩田稻鸭,我还带了好多徒弟,现在我的米卖五块、六块(一斤),都还是基本上供不应求,带动了好多人家在养,我(的技术)最远的传到太仓,我那时候出来已经欠了十万块钱了,我老婆那时候的愿望是很简单的,就是把人家的10万块钱还掉,自己老家的房子翻修一下,就回家了,现在在苏州买房、买车,又投资了几百万,我整个厂房、建厂、设备要投资800万。

如今,胥爱礼老家的房子也进行了翻修。每当农闲之时,胥爱礼就会带上一家人回到老家,和亲戚朋友聚一聚。对于老家的变化,他有着切身的体会。

胥爱礼:“我感觉到,回家,现在路也好了,灯也有了,晚上有路灯,而且整个村庄的路全部是水泥马路了,不像以前都是泥巴路。还是有信心的,现在农业整个大趋势,中央和地方都很支持,而且我们现在做的是绿色(农业),更有市场。

责任编辑:蒋璇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