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习话】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这段话出自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生于古老的黄河长江之畔,走到勇立潮头的新时代,中华文明因其“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重要理念而绵延五千年不绝,并迈向熠熠生辉的光明未来。自古以来,无论是域内外民族的你来我往,还是百家思想的争鸣交锋,或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中华民族一直秉承着“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推崇着“协和万邦”的社会理想。如今,以高铁、5G技术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科技推动了各国科技文明深度对话,“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承接起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使命,助力沿线各国经济社会文化新发展,中国始终致力于为亚洲乃至世界文明交流、携手合作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在世界文明交汇共生、相得益彰的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奋斗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思想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开放促进交流,以包容促进互鉴,既在交流合作中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养分,实现中华文明的蓬勃发展,又注重在求同存异中和合共生。在世纪疫情冲击中,中国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与各国分享抗疫经验,为他国提供抗疫援助;面对全球治理遇到的挫折,中国始终坚持扩大开放、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展望未来,各国应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实现不同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努力消除各国之间的文明冲突、实现民心相通和深度合作,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本期特约专家:袁方成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单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