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信仰与责任

发布时间:2017-09-13 查看数:0

我是一名纪录片编导,平时的工作就是讲故事,讲真实的故事。专业一点来说,就是把真实的故事通过电视语言、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今年是我入职的第九年。九年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跑遍了盐城的各个县市区,从最东端的海岸线,到最西端一个躲在角落里的叫做马家荡的村子,最北端因为导航错误一直跑到了连云港的灌南,最南端去了东台市的唐洋和弶港。我不是盐城本地人,现在对盐城却比对自己的家乡还要熟悉。我说着华北方言,却能清晰地分辨甚至听懂盐城不同县市区五花八门、截然不同的方言。

当然,做电视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认识形形色色的人,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人生,也使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而在我面对的这群庞大的采访对象中,有一类人让我无数次感动流泪。是他们,在我茫然之时,告诉我该怎么去做。

2009年,我结识了拥军模范仇爱清。他数十年如一日逢年过节给部队送慰问品,给贫困户送钱送生活用品,把自己赚的辛苦钱几乎全部奉献社会。我来到他的住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他家中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仇爱清很像的还有滨海的徐振理,他收入微薄,却自掏腰包资助了很多贫困家庭,还经常千里迢迢去外地帮助许多素不相识的烈士遗属寻找亲人。仇爱清是盐城纺织机械厂的一名下岗职工,徐振理是滨海天场镇的一名民政会计。他们职业不同,但却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共产党员。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是因为爱。他们用行动印证了焦裕禄所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2011年冬天,我在大丰上海农场采访年近八旬的田崇志老人。田崇志是国民党中将遗留在大陆的孩子。1950年,他跟随上海的游童游民妓女流氓和残疾人大军来到了荒无人烟的大丰滩涂接受改造。他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多次向组织申请,却一次次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被拒绝,甚至多次遭到歧视与嘲笑,却始终不改初心。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上海农场,并按照父亲当年叮嘱,50年一天不落写下数百本日记,用双手将茫茫滩涂改造成美好家园。1988年,台湾的老父亲千里迢迢寻来,父子相见,相拥而泣。父亲想让田崇志跟他去台湾,继承他在嘉义阿里山脚下的别墅和遗产,却被田崇志拒绝了。他对父亲说,“您生了我我很感激,是共产党供我吃穿养我长大,我从小对这里很有感情,这里才是我的家。”后来,田崇志没有回台湾,甚至也没有回上海,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安在放脚下这片他亲手开垦的家园。1989年,经过再次申请,55岁的田崇志加入了共产党,他心中的信仰终于得以证明。

在位于盐城人民公园的烈士陵园内,长眠着一对在抗战时期在盐城结为伉俪的老新四军战士-----周一萍和肖扬。他们不是盐城人,子女也都不在盐城,可每年清明,却有很多盐城人来给他们扫墓。这不仅仅是因为战争时期,担任盐城县委书记的周一萍带领老区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而浴血奋战,还因为在和平建设时期,身为国防科工委主任的周一萍联合在北京的新四军成立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为老区的发展出谋划策,不遗余力。盐城的民用机场、铁路、公路、通榆河以及发电厂的规划建设,都凝聚着他们巨大的心血。1990年,在江苏省驻京办事处为盐阜老区“通榆”运河建设工程上马而召开的会议上,为老区鞠躬尽瘁一生的周一萍倒下了。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让他为盐城的发展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把他们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知道爱、信仰与责任的含义。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共产党员因为爱而不计回报地给予、因为信仰而义无反顾地坚守、因为责任毫不犹豫地奉献、甚至愿意牺牲。当然,他们也给我很多鼓励,让我在拍摄弱势群体的时候不仅仅去关注他们的不幸,也在一次次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让我觉得通过自己的职业去联合社会之爱、去加固我们的信仰、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是一名纪录片编导,同时,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从18岁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到如今已经整整13年。正因为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让我渐渐懂得,共产党员这个名称不仅意味着一份荣誉,也不仅是争做先锋的当仁不让,还有让我们正视内心与人性的高度自觉。

生活在继续,故事在继续,故事里传递的爱、信仰与责任也在继续。


影视工作室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