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烽火岁月 传承铁军精神”:我的父亲是民兵

0条点击 0条评论 来源:盐城网

八年抗战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战争的光辉历史。抗战中的民兵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战力量。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要为您讲述的,就是一位英勇民兵当年的抗战故事。

我的父亲叫孙凤成,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尽管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但是有关抗战的记忆,在他的脑海里却一直是那么清晰,我也时常听他说起那段峥嵘岁月。

盐都区郭猛镇明朗村村民孙士林:“我父亲19岁时参加民兵自卫队,当时13人,具体负责这一段的地下工作。抬担架,也做一些帮助抗日战争的有关事项。”

父亲说,抗日战争中期,是敌后根据地最困难的阶段,日寇集中主力进行疯狂“扫荡”,各个抗日根据地均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和损失,生活极其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号召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广大民兵劳武结合,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为保卫和建设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的父亲孙凤成就是其中光荣的一员。

盐都区郭猛镇明朗村村民孙士林:“我听我父亲讲,日本鬼子在当地搞“三光”政策,我们中队长夏明朗带领我们民兵自卫队,组织破坏日本人在我们当地搞“三光”政策,组织群众不交公粮,要和日本人斗争。”

那时候,夏明朗白天带领民兵组织生产,晚上组织埋伏、打鬼子,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在一起战斗任务中,夏明朗不幸被日军抓获。

盐都区郭猛镇明朗村村民孙士林:“夏明朗抓住以后,20多天惨遭毒害,宁死不屈,后被杀害。我们区长为了报这个仇恨,组织我们当地的民兵自卫队,从筒子枪换成高排枪,每人发5发子弹,埋伏20多天,然后伪军贾长友被抓,以后到南侍被枪决。”

为了纪念夏明朗,我们村就改名叫做“明朗村”;而当年的护东乡,因为革命烈士郭猛牺牲在这里,也正式改名为“郭猛镇”,我的父亲孙凤成便是郭猛镇健在的两名抗日老兵之一。

盐都区郭猛镇明朗村村民孙士林:“我们生长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要不忘烈士的英勇事迹,按照他们的精神,要为现代化服务。”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