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初心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7-09-25 查看数:0

从业新闻工作15年来,我采访的人和事很多,其中不乏一些好故事,但当我接到“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通知的时侯,我的心里还是很忐忑的。因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采访,写稿。当初入行时做一名好记者的理想,似乎渐行渐远。然而,去年夏天发生在盐城的那场特大龙卷风灾害,不但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让我重新面对自己的内心。当初为什么开始,未来又该走向何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故事,就是从几张照片开始。

2016年6月23日,盐城阜宁、射阳两地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这场灾难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作为最早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我目睹了灾区发生的惨烈景象,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那一刻,我流下了眼泪。在大灾面前,我更见证了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在灾难面前的不屈和坚强。

【照片故事一】我是党员,我不能让自己后悔

认识这张照片上的主人公陈红明,是在去年623风灾发生之后。作为吴滩街道立新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陈红明在灾后第一时间带领全村生产自救,争分夺秒减少损失。就是这位救灾现场的主心骨,接受我们采访时几次哽咽。在这场灾难中,陈红明的老父亲遇难了,多位家人受伤,房屋倒塌,但他没有在家多停留一分钟,甚至都没见上老父亲最后一面。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我必须要先救受伤的群众,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就因为这个想法,陈红明憋着一口气,硬生生用双手从废墟中抢救出多名村民。在战争年代,党员干部意味着冲锋在前,浴血奋斗。而在和平年代,党员干部的身份又意味着什么呢?陈红明的话很朴素,但却很直白。使命、责任、担当。这应该就是他,这名普通农村党员对自己理想信念最本真的诠释。

今年的6月初,为采访“623这一年”系列报道,我又一次来到吴滩街道找到了陈红明。老熟人见面,我们聊了很多的话题。从村里重建到集体经济的转型,从外出打工者的回流到留守老人的安置,村里大大小小事情在他心里特别清楚。而唯独对于他自家的新房装潢、水田耕种等事情,他却是知之甚少。老陈笑着对我说,鉴于自己一年来的表现,家里的那口子取消了他对自家事务的处置权。老陈说,其实,他知道,那是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主动给他减负,让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村里的工作。采访的那一天,陈红明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他笑着带我们参观村里的新房,笑着给我们介绍长势喜人的农田。我能感受得到,在重新焕发生机的日子里,陈红明的心里很平静,因为过往于他,无愧于心,无愧于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无愧于当初在党旗下的宣誓。我知道,这份笑容的背后更多的是坚强和温暖。

【照片故事二】一张照片定格下的希望

在来这里之前,我特地找出了这几张照片。照片上的两个孩子也来自于阜宁灾区。照片中两个孩子快乐的笑容,成了灾区战胜困难的美好希望。今年6月8日,当我再次在阜宁县南湾幼儿园见到两个孩子时,一年过去,两个孩子都已经长高了不少。小男孩拉着我的手悄悄的告诉我,叔叔,长大后,我要当解放军。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在抢险救灾一线,解放军抢险道路、转移安置群众的身影,也许永远定格在了小男孩的内心。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不知道,那场灾难是否在孩子们的心底留下了阴影,但我看得出来,孩子的笑容依旧灿烂。从孩子们的眼睛中我看到了希望和信任!

故事讲到这里,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好故事。因为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很平凡。

从事新闻工作15年来,为了捕捉到采访细节,我有过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为了蹲点采访的顺利,我在高温中暑晕倒后继续坚持工作…这么多年的采访,让我对记者的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管面临的困难有多大,永远都不要轻言放弃。新闻路上,有压力、有困难,庆幸的是,我们都保持着孩子童真的心,用纯洁的眼光看世界,看美好,为了美好的世界而坚守初心。

如果有人问我,怎样才是一个好记者?我想我会这样回答你,当你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由衷地热爱这个职业,义无反顾奔向事实真相时,你就是一名好记者。不管走多远,不要忘记出发时的方向,就一定能收获一个值得回味的人生。

因为梦想、因为责任,在新闻的道路上,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出发!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  蒋春亮